>>>逻辑新闻>>>2018年全国高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2018年全国高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22] 作者:[谢耘]

2018年11月22日 1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谢耘
消息源网址:http://www.cssn.cn/kxk/kxkyc/201811/t20181122_4780270.shtml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逻辑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教务部协办、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高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LoCT-2018)”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举办是为了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号召,积极探索当前我国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的改革发展。会议以“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维技能培养”为主题,力图为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搭建一个展示与沟通的平台,让大家能够分享各自的优秀教学成果,交流课程建设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式和方法。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广州市天河中学、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等普通高中,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超星集团等学术出版机构。

大会开幕式于17日上午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行,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熊明辉教授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杜国平研究员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他简明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办过程,并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图为熊明辉主持开幕式。谢耘/供图



图为杜国平致开幕辞。谢耘/供图

简短的开幕式后,在湖南大学彭兰玉教授主持下,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和赵静宇进行了大会首场主题发言。张开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发展,梳理了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课程内容中沉浮增消的历程,同时,他也以最新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志的新课标为例,解析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对于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关注。此外,他还对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发了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在教育教学和考试改革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赵静宇首先对高考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她揭示出高考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和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对技能的考查,但在态度考查方面有所不足。她还发现,尽管不同学科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都注重对于推理和证据支持的考查。随后,她结合对高考实测数据的扎实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当前高中学生对于批判性思维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同时,她也以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为例,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说明。

在17日上午进行的第二场大会主题发言当中,清华大学王路教授从逻辑是一门科学、科学与素质教育、逻辑教师的观念和职责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关于逻辑与教学问题的见解。在他看来,逻辑是一门成熟的基础科学,它经历了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过程。而批判性思维只是一个教育理念,因此,我们不应当混同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和逻辑教育,因为两者可以没有任何关联。与此相应,当前高校的逻辑教师也需要有清晰准确的逻辑观和专业性,高校逻辑教学也应当以一阶逻辑为主,而不能以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名义来变更逻辑教学的内容。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提出,由于受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常常不遵守形式逻辑,诡辩式的辩证思维大行其道,唯我独尊、不容异议的现象沉疴难愈,我们亟需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随后,他从为何教、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他对于高校批判性思维课程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中山大学熊明辉教授则以时间为线索,全面介绍了近10年来中山大学开设和建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通识课程的情况。其中,他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之间应当是整合互补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发展和完善“批创思维导论”精品公开课方面的课程建设与推广经验。

17日下午,大会分设“逻辑通识教育组”、“批判性思维教学理论组”、“批判性思维应用教学组”与“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综合组”四个子会场,共展开了31场学术报告。在逻辑通识教育会场,来自政法、工程技术、财经、师范、公安等不同专业高校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开设逻辑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经验,同时,还对于在逻辑教学中引用慕课等新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批判性思维教学理论会场,专家学者们重点探讨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建设经验和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并对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模型和测量方法进行了研讨。在批判性思维应用教学会场,专家学者们广泛地讨论了如何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英语课程、医学教育以及公务员培训中渗透和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综合会场,与会专家们既针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人工智能的关系进行了研讨,同时也对于讲授-交互-反思课堂模式、注入式教学法等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加以探讨。

18日上午,会议进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共有五位专家作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郭佳宏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现状,并且从教学内容入手探讨了逻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逻辑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不应当混淆在一起开展,而是应当分别由擅长各自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做。延安大学武宏志教授重点讨论了当前中国批判性思维教育面临的问题,在他看来,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比如,我们未能做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并重,未能在教授思维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科目内容与培养学科思维之间达到均衡,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学界努力与体制动能、独立课程与学科渗透、观念意识与具体技术之间存在失衡现象。南开大学李继东教授主要介绍了逻辑学通识教育在南开大学的教学传统和发展历程。同时,他也从教学动机、教学经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分享了他自己多年坚持开展逻辑教育的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建议。浙江大学金立教授则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逻辑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经验,她将之总结为“四个特色”,即: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教学团队间年轻互助、学科互补以及注重海外交流;逻辑知识与学术研究方法并重。此外,她也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逻辑教学所取得的一些突出成绩。华东政法大学杜文静副教授主要介绍了该校在逻辑学通识教育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教学经验。她特别提到,华东政法大学的逻辑教学主要依托本校的法学优势展开,其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将逻辑教学朝着实用、专业和高效的方向发展,提升全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她也具体分享了自己改革传统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将逻辑与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经验。

18日中午,会议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在为期两天的研讨当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充分交流了各自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育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不同教学方法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对如何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推进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大家也进一步凝练了共识。

图为研讨会现场。谢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