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因明摄类学论典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因明知识体系建构论坛 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因明摄类学论典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
暨中国因明知识体系建构论坛 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3-06-28] 作者:[多杰措毛]

6月1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因明摄类学论典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因明知识体系建构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行政楼1409会议室举行。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处涂海燕、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杜文忠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段吉福教授主持。

四川省社科联规划办涂海燕致辞

涂海燕、杜文忠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以藏传因明摄类学论典的形成历史、理论比较与实践应用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对摄类学论典进行搜集整理;对摄类学口传文献和文本文献进行校理编纂;对摄类学重要论典进行翻译注释;对摄类学理论的哲学和逻辑学意蕴进行解读阐释;对摄类学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体现因明在中国大地上实现本土化的深邃性和丰富性,凸显汉藏因明意蕴的融通性和差异性的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又可呈现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各民族对藏传因明理论和辩论实践的接受与认同的图景,展现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既丰富了中国逻辑史的内容,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中国因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历史经验和学理支撑。希望项目组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吸纳、整合各位专家意见,凝心聚力,不断创新,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首席专家夏吾李加汇报

评议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邹崇理研究员主持了开题论证环节,课题组首席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夏吾李加教授以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项智多杰研究员、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贡保扎西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拉先教授等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从研究现状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研究进度和任务分工等方面向与会人员进行了系统汇报。夏吾李加提出课题研究要站位高远,视野开阔,立足因明与文明互鉴的宏阔史实,将文献整理与实践创新研究两条线并举,在古典话语转换的基础上,围绕因明本土化、中国化、国际化的历史语境解决摄类学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注重体现中国因明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历史经验和学术价值,培养继往圣绝学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学术团队,推动学科建设。

评议专家组着重从概念界定、课题研究重心的把握、文献的精选整理、论典译释价值、辩论实践调查、术语规范化研究以及进一步凝练课题的核心问题进行搜身减肥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邹崇理作为评议专家组组长在总评时指出,该项目设计合理,论述严明,目标明确,创新点层层推进、细致入微,凸显时空两个维度的因明本土化和时代化,尤其摄类学二十七项论题范畴与现代哲学和逻辑学具有高度契合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藏传因明摄类学原理蕴含唯物辩证法思想,因明在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将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评议专家组总结指出,该重大项目研究设计系统规范,论典整理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现实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在冷门绝学抢救保护与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共同建设、术语规范化与文献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彰显中国特色因明理论与实践的厚重底蕴,发挥摄类学对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方法论根基作用,以及挖掘整理宣传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层面的研究内容、强化研究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评议专家们对课题组协同攻关、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充满期待。

开题会合影

开题报告会结束后,举办了中国因明知识体系建构论坛。论坛由四川大学哲学系文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晓明主持。西南民族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贡保扎西、哲学学院逻辑学与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龙潇和周拉开以及因明-逻辑学博士研究生多杰才让分别做了题为《藏传因明摄类学理论及其哲学思想研究》《逻辑术语译名演变的中国化探索》《觉旦热智<思择简史>》《声量论的演进与发展》等。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因明-逻辑学对中国知识体系自主建构历史与经验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紧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命题,强调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深入挖掘因明与文明互鉴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之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邹崇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班班多杰教授,山西大学高策教授,东北大学哲学系陈凡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尕藏加研究员,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曾昭式教授,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达哇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阿旺嘉措教授任评议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哲学系、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项目管理相关负责同志及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师生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供稿:多杰措毛;审稿:兰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