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闻>>>“2025年川渝黔滇逻辑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2025年川渝黔滇逻辑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7] 作者:[黄金华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2025年4月25-26日,2025年川渝黔滇逻辑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并纳入重庆市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年活动,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承办,四川省逻辑学会、贵州省逻辑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和来自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八十多位与会者就“逻辑、智能与法律推理”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周尚君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部部长陈颖同志,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杜国平教授等领导莅临研讨会并分别代表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逻辑学会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喻少如教授主持。

周尚君副校长介绍了在加强“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我校当前推动新型政法学科集群的情况,并强调要以逻辑学构筑法治人才的思维根基,以智能技术点燃创新引擎,构建“领域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精神”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卓越法治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周尚君教授致辞)

陈颖部长在致辞中回顾了重庆市逻辑学会20年的发展历程,高度肯定了重庆市逻辑学会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教学普及成果,指出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论述,对逻辑与智能科学以及与法律等学科交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颖部长强调将一如既往支持重庆市逻辑学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部陈颖部长致辞)

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智能与逻辑实验室主任杜国平教授表示,指出西南地区是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活态基因库”,这里诞生了“马工程”《逻辑学》教材、《逻辑学》国家一流课程等标志性成果,并在人工智能逻辑、法律逻辑、司法人工智能、因明学等跨学科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西南独特的逻辑学科生态,并呼吁构建中国气派、西南特色的逻辑学话语体系。

(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杜国平教授致辞)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喻少如院长主持开幕式)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逻辑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任晓明,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哲学学院翟锦程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数字法治实验室主任、光华法学院熊明辉教授,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张继成教授等资深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大会特邀报告阶段由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逻辑学会会长、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郭美云教授主持。

(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郭美云教授主持特邀报告)

杜国平教授从纯逻辑视角分析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点的归谬反驳,指出其依赖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冲突的命题,本质并非有效反驳,并基于速度合成公式证明两物体会同时着地,强调三种不同的速度合成公式分别对应不同自由落体观点,揭示不同世界图景的运动规律。



(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教授大会特邀报告)

任晓明教授指出印度逻辑和中国逻辑研究存在误区,强调跨文化比较方法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应注重民族性,突出东方元素,避免单纯追随西方。他提倡东西方文明互鉴,认为学术性主题应提升全人类思维水平、关注理性思维和实践逻辑,他还介绍了印度新正理逻辑的研究,并呼吁通过跨文化研究发展自主逻辑体系。

(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任晓明教授大会特邀报告)

翟锦程教授探讨了“哲学”与“逻辑”作为外来术语的传入背景及其影响,指出这些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西方价值。他强调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构建传统逻辑体系,提出中国逻辑可能存在于中医、古代建筑等活态文化中。

(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翟锦程教授大会特邀报告)

熊明辉教授探讨了DeepSeek平台及智能体在高教领域的应用。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体和个性化知识部署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事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即将推出涵盖教学、科研和行政的智能体群。熊明辉教授还提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熊明辉教授大会特邀报告)

张继成教授深入探讨了法律领域中“知道”“应当知道”“明知”等核心概念的法逻辑诠释。他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这些概念的不同内涵和外延,强调了对这些概念完整内涵诠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张教授的研究不仅厘清了这些概念的复杂性,还为法律推理和司法实践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框架。

(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继成教授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上半场由云南省逻辑学会会长、云南师范大学胡怀亮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徐召清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李莉讲师评议。电子科技大学万小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章吕教授,贵州大学余军成教授,西南大学蒋军利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黄金华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黄正副教授分别围绕“模态内生性理解的全知问题”“信念测度的拉姆齐方法及其新实用主义辩护”“证明论语义学研究”“数据驱动型认知与策略的逻辑研究进展”“法律推理的智能化路径研究”以及“高校与中学的‘握手困境’:再谈重庆市基础教育中《逻辑与思维》教学调查研究”等不同主题作了精彩学术分享。

(大会报告上半场与会学者报告)

大会报告下半场由贵州省逻辑学会会长、贵州大学哲学院余军成教授主持,贵州医科大学刘小山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邓彦昌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段卫利讲师评议。四川大学徐召清教授,四川大学宋子明副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曹发生副教授,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王演,云南民族大学杨晓军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程和祥讲师分别就“可错性与认知透明性”“人工智能价值对齐中的决策稳健性问题”“基于社会认知网络分析的信息系统的逻辑”“论基层法院民事裁判论证思维模型之构建 ”“规范性及其困境:先秦‘名实论’的四条语义进路”“论L的定理证明方法及其算法设计”等论题分享了前沿的学术见解。

(大会报告下半场与会学者报告)

大会后半程还专门设置了硕博论坛环节,邀请了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学术见解。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7位同学围绕“机器能思考吗?——试论图灵智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负内省的内外在主义推理”“逻辑的规范性:内部规范与外部规范 ”等主题展开研究探讨。本次硕博论坛由中国逻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章吕教授主持,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熊作军副教授、西南大学商贸学院陈小娟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程和祥讲师对报告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此次论坛为年轻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思维。

(硕博论坛报告)

在研讨会闭幕式会议总结环节,本次大会主席、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任晓明指出此次会议安排精良,符合学术规范,评议环节水准高,为报告者提供有益启示。他特别提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青年学子的广泛参与,体现学术研究年轻化趋势、彰显了学科希望。任晓明教授还强调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指出逻辑学应渗透各学科,服务社会现实和法律实务等众多场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大会主席任晓明教授学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