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形式逻辑研讨会暨江苏省逻辑学会成立45周年纪念大会,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逻辑学会主办,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当代智能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与科研单位及江苏省逻辑学会的150余名老中青逻辑学者齐聚南大,围绕“智能时代的逻辑教育”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本次会议系江苏省社科联2025年度社科学术团体主题活动,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高方、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周爱群等出席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张建军主持。
高方处长在大会欢迎辞中指出,逻辑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大学高度重视逻辑教学与逻辑学科及逻辑学会建设,长期推动逻辑学跨学科发展,2003 年成立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2020 年组建当代智能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2022 年支持创办《逻辑学动态与评论》学术集刊。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为逻辑学注入新活力,期待本次会议为推动逻辑事业新发展贡献力量。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燕京在大会开幕辞中,祝贺江苏省逻辑学会和南京大学逻辑学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他强调,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逻辑研究团体之一,在推动逻辑教学与研究事业发展上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逻辑学是人工智能的思想源头与基础支撑,智能时代既需精密的逻辑工具突破技术瓶颈,也要优化逻辑教育体系以适配人才培养新需求。鱼雪萍主任在大会致辞中感谢全国逻辑学界对江苏逻辑事业的支持,肯定了江苏省逻辑学会长期坚持“提高与普及、理论与应用、研究与教学” 三结合的办会方针,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呈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与发展活力。期待在新的历史时期能继续发挥学会引领作用,为逻辑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全国形式逻辑会议共接收论文80余篇,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主会场设三节大会报告,分会场各设两节学术报告,每节报告均设有学术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智能时代的逻辑教育”、“形式逻辑理论与应用”、“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中外逻辑思想史”、“逻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等主题展开富有深度与广度的研讨。
第一节大会报告由张燕京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王路教授介绍了其《逻辑基础》教材的内容设计思路,讨论了弗雷格创立的现代逻辑观念下逻辑基础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要点。近二十年教学实践表明,《逻辑基础》的教学体系适合大文科的逻辑教学,有助于逻辑学习与哲学学习的对接。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结合纪念金岳霖诞辰130周年,通过系统梳理金岳霖的逻辑思想历程,指出后期金岳霖思想非但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误读的那样“尽弃前学”,其后期主要思想都是前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关于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的互补融通机制研究、关于“推论活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开拓性与前瞻性,对于作为智能载体的agency(能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探讨了日本引进西方传统逻辑及其启发价值,从国际交流视角补充了逻辑在东亚传播的历史线索,引申出对建构中国逻辑思想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考。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立足人工智能时代阐述了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真善美的启迪,强调逻辑学科在新技术浪潮下向智能教育领域延伸的价值。四位学者引领与会者深入探寻形式逻辑从历史积淀到现实应用与教学实践的发展路径,引发了热烈的学术探究。

第二节大会报告由南京大学王克喜教授主持。河北大学张燕京教授聚焦弗雷格反心理主义及其相关批评与反思,对逻辑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再审视。香港浸会大学陈强立教授通过发展李天命“四不架构”,以逻辑思考方法规范构建一种新型谬误理论,并论证了其确当性与完备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章吕教授则构建了一个面向现实主体的贝叶斯决策理论,呈现了逻辑在决策领域的实践价值。第三军医大学翟建才教授阐述形式逻辑与人工智能的历史渊源及协同发展,彰显逻辑对前沿科技的支撑。四个报告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科技融合,呈现了逻辑学科在新时代和新技术下的发展脉络与多元价值。
第三节大会报告由河海大学刘爱莲教授主持。西南大学郭美云教授以国家本科一流课程《逻辑学》为例,讨论了逻辑导论性课程教学的多个层面;山西大学郭建萍教授探析了教育部统编高中教材《逻辑与思维》如何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厦门大学何纯秀副教授介绍了已举办十二届的“厦大逻辑思维能力竞赛”这一以赛促学、提升逻辑素养的实践路径及其辐射效应。三者从课程建设、跨域融合到竞赛推动,多维度展现了逻辑教育与逻辑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
四个分会场八节学术报告与研讨亦精彩纷呈,分别由张力锋(南京大学)、李娜(南开大学)、谢耘(中山大学)、郝旭东(华东师大)、宋荣(华中师大)、杨渝玲(苏州大学)、苏向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立娜(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学者共呈现 48 个研究报告,既聚焦形式逻辑的理论突破,也关注逻辑史研究的新视角;既有对智慧教育中逻辑教学工具的创新探索,也有对逻辑在论证判断、决策分析中实践价值的讨论,充分展现了逻辑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活力。
大会闭幕式由南京大学当代智能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顿新国主持,张燕京教授、张建军教授先后作会议学术总结和闭幕辞。张燕京教授指出,此次会议规模大、议题范围广、报告质量高、会议规范性强,不仅系统展示了形式逻辑教学与研究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有体现逻辑与智能时代多领域相互融通的丰厚成果。参会学者以中青年为主体,体现出逻辑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会议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同时,他还结合本次会议成果,提出了形式逻辑专委会在逻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多方面工作的新构想。张建军教授在会议闭幕辞中以“层级分明的大逻辑观”评论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就,认为目前逻辑事业发展呈现出基础逻辑、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协同发展的局面和相互关联的“两个面向”(面向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面向自然语言与实际思维)的发展趋势,但演绎逻辑始终是“逻辑之本”,智能时代更需要强化演绎逻辑基础教育。本次会议表明,形式逻辑专委会在今后逻辑事业发展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杨程、刘静雅